2024年6月27日下午,北京理工大学“交叉科学论坛”在求是楼426会议室举行。应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张学强副研究员邀请,香港中文大学Quan Li教授做了题为“Textured Li metal foil for electrodes of long cycle stability”的学术报告,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黄佳琦教授主持学术报告。
金属锂是锂基储能器件极具潜力的负极材料。然而,限制其实际应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由于不可控的沉积/脱出过程导致的负极循环性能差。锂的生长动力学和电极表面的不均匀性促进了枝晶的生长。目前的改进方法有:三维集流体、机械手段限制枝晶生长和隔膜改性等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,但该问题仍然存在,并依然是限制金属锂负极循环性能的主要障碍。研究发现,锂箔的晶体取向(表面织构)在决定金属锂负极的循环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因此,探索原始锂织构对锂沉积/脱出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。
报告中,Quan Li教授首先介绍了对原始锂箔的表面晶体结构调控的设计思路和方法。通过实验证据和计算模拟得知,与没有特定织构的原始锂箔相比,{110}织构的锂箔在对称电池和全电池下验证其有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,主要归因于低表面能/表面扩散势垒,可以诱导在循环过程中更均匀的锂沉积/脱出行为。此外,具有{110}织构的金属锂负极即使在大电流密度下循环也能保持{110}优先晶体取向和表面平整度。
报告后,参会的老师同学们积极进行提问,如织构中晶粒尺寸的大小及调控、{110}织构锂箔的量产问题、高电流密度下的晶面调控等,Quan Li教授对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详细解答,现场讨论热烈。
[嘉宾介绍]
Quan Li,香港中文大学教授。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,2001年获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。于2002年加入CUHK,担任助理教授,并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分别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。她的研究兴趣包括能源和生物医学应用的功能材料和结构,以及量子传感。